联系电话:86-021-68819098
您好,欢迎访问上海明庭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上海明庭律师事务所

Shanghai Minton Lawyers

新闻与资讯

news & INFORMATION

裁员浪潮下的“法律锦囊”
来源:明庭律所 | 作者:明庭律师 | 发布时间: 2019-01-18 | 160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过去几个月来,各大公司裁员的消息此起彼伏,从京东、知乎、锤子、滴滴、斗鱼、美图,到美团、摩拜、饿了么等,无一幸免,身处洪流的劳动者似乎也切身感受到了身边的寒意,“裁员”成为了这个冬天的关键词。
过去几个月来,各大公司裁员的消息此起彼伏,从京东、知乎、锤子、滴滴、斗鱼、美图,到美团、摩拜、饿了么等,无一幸免,身处洪流的劳动者似乎也切身感受到了身边的寒意,“裁员”成为了这个冬天的关键词。

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很多企业销售额逐年下滑,并且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社保新政、税收改革都导致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这一切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考虑通过经济性裁员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雇员素质,从而

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通过裁减人员的方式减员增效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操作不当不仅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极易引发大规模诉讼甚至罢工等事件。因此,了解裁员应满足的条件、程序等法律知识才能帮助企业平稳度过“裁员风波”,规避

可能出现的风险;对劳动者来说,熟知相关法律法规,面对裁员才能有备无患、应对自如,维护自身权益。



一、企业何时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一)实体条件

“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裁减人员:

(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

(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法律对适用经济性裁员的情形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企业重整需要出具法院裁定书、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应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重大战略调整则只有在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才能依据该事由裁员。但同时最后一条

兜底条款也为企业的经营自主性留下了空间。

(二)程序条件

“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企业在裁减人数达到法律规定的要求时,要履行相应的告知程序,实践中一般表现为会议的形式,企业应记录职工的出席情况、相关意见等,以备不时之需。而工会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社会团体,有义务也有责任审查用人单位裁

减程序的合法性。

二、企业不得裁减的人员

(一)优先留用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1)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2)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3)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二)不得裁减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企业在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应严格依据上述法律规定,合理确定裁减人员的名单,优先留用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等人员,并不得裁减“老、弱、病、孕、残”之类的人员。如情况特殊需要裁减的,也应采取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形式,不能打违法的“擦边球”。

三、经济性裁员的经济补偿金

经济性裁员也属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合同的一种法定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因裁员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同时四十七条还规定,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

者的工作年限支付相应金额,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此处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然而,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仅以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或基本工资作为支付经济补偿的基数,实际上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

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此规定很容易被用人单位所忽略。


经济性裁员往往所涉人数较多,处理不当易引起职工群体的反弹,好在相关的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其他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的法规、政策中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企业选择经济性裁员减轻

负担合情合理,但在这一过程中应坚守法律底线,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